十堰郧西: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来源:leyu乐鱼全站 发布时间:2025-08-17 13:43:37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邹景根、陈国东)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0.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农村污水治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这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据,是对十堰市郧西县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西县牢记嘱托,扛牢“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通过创新实施综合治理、构建“数智”护水体系、培育绿色产业集群等举措,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生之路。
“新建的厕所,干净、方便!”8月2日,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村民江舟兰,打开厕所外的三格化粪池小盖板,取净化池里的水浇菜地。
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宏介绍,该村家家户户都采取“水冲式厕所+三格化粪池+净化池”改厕模式,将厕所粪污经大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和生活垃圾污水共同接入农治设施二次处理,经人工湿地二次净化后,排入农田再利用。
截至目前,该村762户村民全部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一体推进改厨、改栏,发动村民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餐馆等“七小业态”100余家,树立“村庄即景区”的典范。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郧西县已累计完成农村厕所改造7.1万余户,建成1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886个易迁安置点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该县还大力实施库岸线整治等“十大攻坚”和“碧水守护”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建成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81座。成立生态环境集团,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强化雨污分流,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水清岸也绿。炎炎夏日,郧西县羊尾镇张家河村瓦窑沟山坡上,万亩山林郁郁葱葱。张家河村作为义务植树集中栽植点之一,经过多年持续栽植,如今已绿满山坡,成为汉江的一道绿色屏障。
“全县累计有20余万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178万多株。”郧西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雷免涛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430万余亩、森林面积33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63.65%。
增绿就是增未来。该县以林长制为统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巡林护林;创新“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该县还以矿山复绿、天然林保护、汉江十年禁捕和汉江库滨带综合治理为抓手,持续开展流域岸线管控,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坚决拒批“两高一资”项目,从源头上防控涉水污染。
好生态引来百鸟栖。目前,郧西县已有150多种珍稀野生鸟类在此安家,这中间还包括海南鳽、金雕、白冠长尾雉、白鹤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以及被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的黄脚渔鸮、雀鹰等鸟类。
8月2日,在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中心郧西分中心监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郧西县天河口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实时数据便显示在大屏上:氨氮、总磷、高锰酸盐等监测结果实时数据表明,天河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郧西县是汉江进入湖北第一县,境内的天河、金钱河等汇入汉江。该县在进入境内主要河流入口及汇入汉江的入口设置监测“哨兵”,对影响入江河流水质的13项指标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水质持续稳定。
除“哨兵”站岗监测数据外,该县还建立应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等系统,实现对生态风险的全面感知,推动生态风险监测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协同型转变。
该县以“铁腕治水”,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将环库岸线、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等纳入实时监控范围,实现97.8公里汉江岸线监控全覆盖。
在物防、技防基础上,该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配备县、乡、村三级河湖长389名,民间河湖长57名,组建125支志愿护水队,在全域开展保水护水、水质巡护、生态环境督察等常态化巡护工作。
同时,该县采取水土保持、山洪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对全县115条小流域和支沟开展综合治理。将全县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个四级单元实行分级分类管控。
此外,与环陕周边5县建立保水护水联防、联巡、联控、联治“四联”机制,常态化开展“岸、水、空”护河行动,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
8月3日,走进位于郧西县工业园区的中庸电力(郧西)集团有限公司,车间正有序生产高能效变压器、环保型开关柜和紧凑型箱式变电站等产品。
“能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技术、专利支撑。”中庸电力(郧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实验室副主任魏翔介绍,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县域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配电技术与装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建单位,该公司将绿色低碳作为发展趋势,不仅向国内外重点工程提供绿色低碳产品,而且厂区还引进了能效运维系统智慧平台,实现节能降耗。
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智改数转、清洁生产“三个全覆盖”。
绿色添动力,碧波鱼儿跃。8月5日,在郧西县城关镇小河名优水产繁育基地,鳜鱼成群结队地在水中畅游。
“这是鄂西北首次开展鳜鱼苗本土化人工繁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黄永涛介绍,郧西县与该研究所合作,成功突破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驯化养殖鳜鱼技术,将鳜鱼驯饲成功率提高至80%以上,驯化周期缩短至21天。
截至目前,该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建成亲本孵化基地2000平方米,水产繁育基地150亩,翘嘴鲌、鳜鱼、鲟鱼等种苗年繁育能力可达60亿尾,渔业年综合产值达15余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依托生态优势做好“山文章”,全力发展郧西马头山羊、仙姑玉眉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发展林菜、林油、林茶等林下经济。2024年,该县发展以林油、林药、林菌、林草为主的林下经济面积20万亩,产值达8亿元。
坚持“湖北旅游、武当突破、郧西建功”。该县充分的发挥好山、好水、好气候、好人文优势,主动融入串联“古都西安”与“仙山武当”两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黄金节点。依托14家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20余处景点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高质量推进文旅、农旅、体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中国文化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上,务实担当、善作善成的郧西人民,将以改革之力、聚发展之势、谋民生之福、赴时代之约,答好治水守水护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答卷,绘就天蓝水清、河安湖净的生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