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3133模式破解农污治理瓶颈
来源:leyu乐鱼全站 发布时间:2025-03-01 22:43:35
2024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立足实际探索创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抓实县、镇、村“三级联动”,将云南省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牟定模式”和“马关经验”转化为凤庆实践,形成适合山区农业县的“3133”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制约农村污水治理持久性和升级的瓶颈,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忠怀介绍,着眼于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老大难,凤庆县既认真学习借鉴全省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又坚持实事求是地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治污新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协同联动,重点从规划、导引、措施、机制等4个方面打破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困局。
“三项规划”贯穿全局。远近结合抓总规,统分结合排专规,点面结合优村规;统筹“全域治理一盘棋”,承接“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总体规划,制定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形成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佳方案;编制接地气、易实施、好管理的村庄规划,画出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一个导引”全域推进。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导引》,构建“厕所革命+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分类处置、日常保洁运维”的“1+3”工作体系;坚持城乡一体,全域推进。纳管收集、一体化设施和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模式相结合,合理布局农户“雨污隔离池”和“小三格”、圈舍“干湿分离池”和“养殖用化粪池”、自然村“大三格”和氧化塘;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82%,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资源化利用率达58.79%,达到“三基本”要求。
“三项措施”补齐短板。突出项目导向抓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克焦点,突出典型引路塑亮点;坚持项目导向,变规划“图上治理”为“现场治理”,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实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以澜沧江、怒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迎春河等流域周边村庄为重点,梯次推进污水治理,确保全县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污水治理互促互进,总结提炼勐佑镇河西村、凤山镇禾家庄自然村、安石村大路外自然村等建管融合典型案例,实现污水治理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三项机制”力促常态长效。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健全运行维护机制、构建村民治理机制;坚持用制度促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管机制建立,实现“建管分离”到“建管并重”转变。完善县委常委包乡镇、处级干部和县级部门包村、乡镇站所包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包户的领导部门挂包机制;制定《凤庆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建立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两委”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20%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1+3”工作体系,保障运维资金;坚持改革导向,变“政府治理”为“全民治理”,强化专项资金争取、银企合作、社会资本引入、群众自筹等多元投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顺势推动乡村移风易俗,让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的“体面生活”成为村民共识和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