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连通!东山这样打造!
来源:leyu乐鱼全站 发布时间:2025-04-26 15:59:33
多年来,东山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致力接好谷文昌生态文明“接力棒”,推进全岛生态水系建设。其中,东山县西埔镇在实施“三圈两区一带”战略发展格局中,推动“一带”即“龙潭水库—石埔溪—双东湖生态水系景观带”建设,按照“截污、清淤、疏浚、回流、美化、蓄水”六位一体的思路,久久为功,稳步治理,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石埔溪全长3公里,起点坑北前溪,穿过石埔村中心,终点双东前斗门头,流经坑北、石埔、宅山和双东四个行政村,是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及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的排污通道。
多年的污水排放使得石埔溪河堤塌陷、淤泥堆积严重、河水流通不畅、臭水产生异味难闻,直接影响到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而随着2017年实行河长制后,石埔溪被东山县列为镇级河道重点管理河流,西埔镇着手大力整治污染,完善石埔溪河道管理。一是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整治,配合推进西埔至长山尾污水厂进水管网(石埔村、宅山村、双东村段)和双东污水泵站建设,确保生活垃圾污水能尽快纳入污水管网;二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闭拆除石埔村、坑北村、宅山村牛蛙养殖场86场,拆除生猪养殖场2195场,坚决控制污染源头,切实保证河道清洁;三是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建设,结合开展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和“一革命四行动”,在石埔村、坑北村、宅山村推进大三格化粪池和小三格化粪池建设,共建设大三格化粪池6个、改造小三格化粪池1336个。
2018年,针对石埔溪下游两岸、河道淤泥堆积严重、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西埔镇投入资金约70万元,出动挖掘机、吊车、运土车等大型机械车辆,组织100多人次,整治清除约1650米长的溪面漂浮物、溪两岸杂树杂草,完成溪岸围铁丝网和制作10面宣传公示牌等,开展约1250米长河段的清淤疏浚工作,清除淤泥1.8万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和自净能力,昔日“臭水沟”展现新面貌。
2019年,西埔镇将石埔溪流域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纳入镇发展规划,总投资约1000万元,其中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700万元,建设总长7公里,涉及龙潭水库输水涵洞出口下游至石埔溪县道交界处河段。该项目2021年10月开工,次年11月底完工,主要建设河道生态清杂7.409公里、新建生态护坡1.55公里、新建生态挡墙1.22公里等工程。
2024年4月,长山尾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转入运营后,通过水量调节,将预处理池临时作为水解酸化池使用等措施,破解污水水量不稳定、水质多样、季节性变化等难题,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通过厂区内的尾水泵站输送至小马溪,为双东湖提供稳定的生态补水,形成循环流动的水系,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西埔镇注重石埔溪景观打造,因地制宜地建设步道、观景台、文化长廊等亲水设施,先后种植凤凰木、重阳树、罗汉松等树木475棵,种植非洲茉莉、美人蕉、紫花芦等花卉共18400株,并设立两个水生浮岛,全面改善沿河两岸水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石埔、坑北等村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石埔溪源头是坑北村龙潭水库,沿途没有大的支流流入,如果降雨量少且水库没有放水,石埔溪就将一直处在死水状态。“为有源头活水来”,2024年11月,西埔镇真正开始启动龙潭、双东湖集蓄雨水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主要扩建龙潭集蓄雨水区,配套建设泵站、管道与红旗水库连通,改建与双东湖河道连通工程3.5公里,建设双东湖集蓄区护岸、改建双东湖水闸、清淤整治水体等工程。
该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计划2025年3月动工、年底建设完成,二期拟于2026年底建设完成。通过对龙潭水库扩建和双东湖清淤整治,将增加非常规水资源储蓄能力,新增集蓄雨水量150万立方米。龙潭水库建设成为应急水源地,不仅能保障石埔溪、惠泽河、东英溪等河道生态补水,而且能满足坑北、石埔、岱南等村3436亩基本农田节水灌溉需求,提高区域间调洪调蓄能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身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东山县的县城中心镇——西埔镇积极做出响应号召,坚定不移践行理念,用8年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努力,让龙潭水库-石埔溪-双东湖这条生态水系景观带一步一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也将成为西埔镇高水平发展的生动注脚。
龙潭水库—石埔溪—双东湖这条生态水系景观带利用长山尾污水处理厂中水回流,经龙潭水库形成上游“源头活水”,流经中段石埔溪至下游双东湖,涵盖坑北、石埔、宅山、双东及探石等村,推进相关流域河段河床改良、河岸修复、亲水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现“湖库”连通,全面改善沿河两岸水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造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环县城水系生态景观带,不仅是生态建设的典范,更是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纽带。
潺潺流水旁,乡村的宁静与城镇的活力相互交融,特色农产品将借生态旅游东风拓宽销路,村民能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人才也会被宜人环境和发展机遇吸引回流。展望未来,这条景观带必将持续释放发展红利,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书写崭新的实践篇章,助力东山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海岛。